始祖鸟曾在中国消费市场引领了时尚与运动的新潮流炒股炒股配资。然而一场名为“升龙”的烟花秀却引发安踏运动消费市场品牌震动。
2025年9月19日,户外品牌始祖鸟联合艺术家蔡国强,在雪域高原进行了一场艺术爆破。烟花顺着山脊蜿蜒上升至5050米,最终形成“龙形”景观。这场耗资不菲的营销活动,本意是致敬自然与传递东方龙文化精神,却意外地将始祖鸟推入了自2019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最严重的品牌危机。
“炸山”风波引发品牌危机
“升龙”活动结束后,舆论迅速发酵。尽管主办方声称使用了生物可降解的环保烟花材料,并在爆破前引导动物离开,燃放后清理垃圾、修复植被,但这些解释未能平息公众的质疑。
争议的焦点集中在活动选址的敏感性——烟花燃放点毗邻水体和冰川,距离最近水体仅约30米,距离最近冰川约6公里。环保专家指出,高原生态系统极为脆弱,低温、低氧的环境需要更长时间修复外部破坏,烟花爆炸冲击可能对青藏高原造成不可逆的影响。
展开剩余86%更让公众愤懑的是,始祖鸟中国官网的“品牌故事”栏中,赫然写着可持续发展的品牌理念,而“炸山”活动显然与之相悖。这种言行不一的表现,引发了消费者对品牌价值观的深度质疑。
危机应对环节的接连失误,进一步加剧了品牌信任的崩塌。蔡国强现场发言视频的曝光,其中“大闹天宫”的表述被批评为对高原环境缺乏敬畏;央视记者探访发现,活动过去3天后,现场仍留有烟花燃放痕迹;始祖鸟虽发布致歉声明,但被指缺乏具体补救措施。
负面效应迅速传导至消费端。多位始祖鸟门店销售透露,“炸山”事件后,门店客流量明显减少,更有消费者直接退货。一位北京门店店员透露,有顾客一次性退了4件商品,总价达12000元,理由是“不买始祖鸟,去买别的品牌”。
资本市场同样反应剧烈。9月22日收盘,安踏体育股票下跌超4%,总市值蒸发97亿港元。这场以艺术为名的营销活动,最终演变为一场价值百亿的品牌危机。
始祖鸟的崛起与中产符号的制造
要理解“炸山”风波的深层意义,必须回顾始祖鸟在安踏手中的转型之路。
2019年,以安踏为首的财团完成对始祖鸟母公司亚玛芬体育的收购,安踏以出资15.43亿欧元成为绝对控股股东。彼时的亚玛芬持续亏损,中国业务仅占全球总营收约6%,始祖鸟在中国市场更是籍籍无名。
收购完成后,安踏对始祖鸟进行了全方位的本土化改造。首先赋予其“运动奢品”的定位,将原本服务于硬核户外运动者的专业品牌,重塑为中产阶级的身份象征。
操盘手姚剑——这位曾在耐克中国有着丰富经验的高管,被委以重任,负责打造亚玛芬旗下品牌的高端化路径。在他的主导下,始祖鸟实施了一系列精准的营销策略:
渠道升级:将门店开设在核心地段的高端商场,采用“山野”风格的陈列设计,营造独特的空间体验;
服务升级:沿用奢侈品“1对1”的导购策略,建立客户专属维护体系,强化高端消费体验;
社群运营:通过山地课程等活动,在社交平台掀起打卡热潮,构建品牌社群文化;
稀缺性营销:控制产品供应,制造排队抢购现象,强化产品的稀缺感和价值感。
这套组合拳成效显著。亚玛芬财报显示,2024年,公司录得营收51.83亿美元,同比增长19%;调整后净利润暴涨329%至2.36亿美元。其中,始祖鸟年度营收突破20亿美元,成为集团最重要的增长引擎。
同样的增长故事也发生在亚玛芬旗下其他品牌上。萨洛蒙在安踏的改造下,从中规中矩的户外品牌转变为中产标配,2024年仅鞋类产品销售额就突破10亿美元,多款产品成为需要抽签抢购的爆款。
安踏通过将品牌符号化、社交化的奢侈品战略,成功让始祖鸟、萨洛蒙等原本在海外市场不算主流的品牌,在中国实现了翻盘。2024年,安踏联同其控股的亚玛芬首次突破千亿元营收,成为全球范围内继耐克、阿迪达斯之后第三家突破千亿营收的体育用品公司。
增长瓶颈:为什么“中产托不动始祖鸟”了?
然而,高增长背后隐患已现。“炸山”风波只不过是将始祖鸟的增长困境摆上了台面。
亚玛芬财报显示,2025年第二季度,始祖鸟所在的户外功能性服饰部门营收5.09亿美元,同比增幅23%,较上年同期下滑11个百分点,调整后营业利润下降10个百分点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该部门已经连续三年出现同比增速下滑情况。
增长放缓的背后,是多方面因素的叠加:
品牌过度大众化:为追求规模增长,始祖鸟加速门店扩张。2019年底,大中华区始祖鸟门店仅18家,到2024年底已增至75家,净增57家门店。过度扩张虽然短期内驱动了销售增长,却也导致品牌神秘感消失,品牌形象下滑。
产品创新乏力:在被安踏收购后,始祖鸟在产品创新上并未有实质性突破。消费端反馈显示,产品逐渐失去吸引力,同时在专业属性和时尚感之间摇摆不定的品牌定位,让始祖鸟陷入了“专业不够硬核、时尚不够前沿”的尴尬境地。
市场竞争加剧:随着凯乐石等户外竞品的崛起,始祖鸟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。而在产品应变、运营管理以及团队创新方面,始祖鸟未能作出及时有效的应对。
市场容量限制:中国的户外运动市场,特别是高端户外消费市场,体量本就有限。在经历高速增长后,很容易碰到“天花板”。
为寻找新增长点,始祖鸟于今年4月宣布成立独立鞋履业务部门,试图进军高端户外运动鞋市场。但从市场反馈看,这一拓展并不顺利,产品开胶、低质等评价在互联网上屡见不鲜。
安踏的困境:为什么难有“下一个始祖鸟”?
“炸山”风波之外,更引人深思的是:安踏为何难以复制始祖鸟的成功?
业内资深专家的共识是,尽管此次营销给始祖鸟和安踏带来负面影响,但“始祖鸟并不会就此成为安踏的‘弃子’”。原因很简单——在安踏的品牌矩阵中,现阶段很难再出一个能比肩始祖鸟的品牌。
始祖鸟的成功,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:
市场机遇:始祖鸟进入中国时,正值中产阶级崛起、户外运动兴起、消费升级多重红利叠加的窗口期;
品牌积淀:始祖鸟本身拥有30年的专业积淀和品牌故事,为高端化转型提供了坚实基础;
精准策略:安踏实施的奢侈品战略和饥饿营销,恰逢社交媒体的爆发期,放大了品牌效应;
团队执行:拥有国际品牌运营经验的团队,确保了策略的有效落地。
这些条件难以完全复制。安踏其实一直在寻找“下一个始祖鸟”,在赛马机制下,迪桑特、萨洛蒙、可隆乃至最新收购的狼爪,都被寄予厚望。但“炸山”事件让安踏成功推出“下一个始祖鸟”的可能性大幅降低。
市场环境的变化,进一步增加了品牌打造的难度:
竞争加剧:运动品牌时尚化,时尚品牌运动化,已成为行业趋势,竞争者越来越多,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;
渠道驱动失效:传统依靠开店驱动增长的策略效能降低,线下渠道面临流量和成本的双重压力;
营销效率下降:营销的投入产出比越来越低,消费者越来越挑剔,对品牌价值观的要求越来越高;
ESG要求提升: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觉醒,企业对环境、社会和公司治理的责任成为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安踏今年4月官宣收购的德国户外品牌狼爪,曾被市场寄予厚望,被认为是安踏想要打造的“下一个始祖鸟”。但专家认为,相比于同级别、已经在专业性等方面积攒了一定用户基础的凯乐石,狼爪在中国仍属小众品牌,其潜力规模还需看安踏对产品持续赋能的情况。
品牌价值观与长期主义
“炸山”风波表面上是营销策划的失误,深层次反映的却是品牌商业伦理和企业家价值观的问题。
在专家看来,这次风波很可能成为安踏集团发展的分水岭。短期来看,此次事件不会对安踏的财务状况产生较大影响;但从长期来看,对安踏的影响多集中在品牌声誉方面。
也有观点认为,风波的影响不会持续太久,因为“中国消费者对企业ESG的认知还不具备普遍性”。但这种判断可能低估了当下中国消费者,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品牌价值观的重视程度。
“炸山”风波给安踏及整个行业带来了重要启示:
品牌建设需长期主义:过度追求短期流量收割,会严重缩短品牌生命周期。始祖鸟之所以能成为现象级品牌,依赖于多年的专业积淀,而这一积累可能因一次短视的营销活动而受损;
价值观需言行一致:在信息透明的时代,品牌的言行不一很容易被公众识别,并对品牌信任造成致命打击;
高端品牌需平衡专业与商业:在专业属性和商业扩张之间找到平衡点,是高端品牌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。
安踏的全球化、多品牌化战略目标不会改变。但要打造“下一个始祖鸟”,安踏需要重新思考品牌建设的逻辑——不仅仅是渠道、营销、产品的组合,更是品牌价值观、专业精神与社会责任的融合。
在消费者日益理性、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,那些能够坚守长期主义、真正践行品牌价值观的企业,才可能在这场品牌升级的马拉松中最终胜出。始祖鸟的“炸山”风波,或许正是中国消费市场从野蛮生长走向成熟理性的一个转折点。
来源:春华财经
作者:王雨杊
声明: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炒股炒股配资,只为传递更多信息!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,风险自担。
发布于:海南省长富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